端阳忆旧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忆读书》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忆读书》,这是一篇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的好文章。
冰心奶奶七岁开始读书,十二三岁读完了四大名著,虽然读的不是很透彻,但是已全身心都投入。冰心在文章中回忆到:“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跟着情节的变化而哭,可见冰心读书时的投入。
我读书时就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看书一目十行,记得在看《海底两万里》时,100多页的书,我一个中午就啃完了,但看完后,脑子里只有精彩的情节,其他全都忘记了,一大本读下来,没有什么收获。读了这个《忆读书》,通过冰心奶奶对自己读书历程的描述,我学到了很多的读书的方法和道理,尤其是冰心奶奶最后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句,号召十分精辟,“读书好”说明读书的好处很多,他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懂得道理;“多读书”“多”的意思就是“数量多、种类多”,人要全面发展,知识也要全面,应大量的多方面的获取知识。“读好书”明确了要读对我们有益的`书。
世界上每个人就像一只鸟儿一样,而热爱读书的习惯能让小鸟的羽翼更加丰满,让它飞得更高更远。冰心奶奶就是这样飞得很高的鸟,她认为“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非常重要,值得我们铭记一生。
古人云,“积财千万、无过读书”。据说,世界上公认的智者犹太人有这样一个习俗,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会把《圣经》翻开,在上面滴上蜂蜜,让孩子去舔。这样做的用意无非是让孩子从小就体验:书是甜的,读书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我也觉得读书是快乐的、是洗涤人们心灵的!
这篇文章实在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啊。希望那些还在看漫画的人赶快收起它,捧读名著与佳作,相信我,它会象一把金钥匙,为你打开知识的大门!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2
读了《忆读书》这篇文章,对我受益匪浅。
我也是从小读书,四大名著也能说出个大概来,但是这种习惯并没有持续多久。
西游记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开始我也看的很投入,就像冰心奶奶一样,每天晚上都是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但我喜欢的.并不是这本书的真谛,而是精彩的内容和吴承恩丰富的想象力。
后来我才知道读书在于读通和读懂,不在于速度上。我总是囫囵吞枣,大有哈“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味道。
冰心奶奶有亲切的口吻教给我们怎样读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多看一些好书,如:作文书,四大名著等。这些书会给予我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悠久的历史典故。让我们回味一生。
《忆读书》这篇文章写了冰心奶奶从小爱读书的事。冰心奶奶从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她从《三国演义》开始读,什么“宴桃圆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太生动了,仿佛把我们也带入了三国时期。后来,冰心奶奶又开始读《聊斋志异》。聊斋故事吸引了冰心奶奶,接着《水浒传》、《茶花女遗事》都给冰心奶奶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红楼梦》也深受奶奶的喜欢。
看了这么多的好书,我们很佩服冰心奶奶。当然,我们也跟冰心奶奶学会了怎样挑选比较。
读书难道不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吗?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3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是通向成功的要诀,绝大部分知识是来源于书籍的。
起初,我对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兴趣,但当我仔细阅读后,便马上被它吸引住了。《忆读书》文章作者冰心奶奶以回忆的方式描述了自己一生中的读书经历。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到林译外国小说;从神话经典到聊斋故事,作者差不多阅读完了中国古代和现代著名作品。冰心奶奶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文言文的《三国演义》,看书很投入,与书中人物融合在一起,冰心奶奶很会读书,会挑选着、比较着读书,这是我们很少能做到的呀!这些书籍给予作者的文学知识可想而知,且作者读书时还领略到了读书是件快乐的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读书中作者还懂得了做人处事“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作者读了好多书最大的.受益之处,就是从中得到一个真知: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看来,读书给我们的好处实在很多呀!就看你是否认真博览群书了?所以我们要做到冰心奶奶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读书也要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将读书带给你的好处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比如,读书时养成做摘抄的好习惯,记录书中优美的词语还有精彩的段落。
读书能使一个在物质上贫穷的人变成精神上的富翁,读书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的积累。读书能陶冶你的情操,开阔你的胸怀,丰富你的知识、感情,提高你的修养。真是一举多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4
冰心先生曾在她的一篇序言《忆读书》中说到:“我们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每当看到这句话时,回想起自己的读书生涯,都会觉得这句话特别铿锵有力,荡人心神。
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增长见识,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当世界上有了书,可以治愈一切孤独与愤懑。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著作,流传千古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仍能从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这些文化瑰宝中找到共鸣,时代在变,但人的共情之心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你可能会在沮丧失意之时,在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找到慰藉,在快乐欣喜之时,会用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漫卷诗书喜欲狂”来表达内心的雀跃,也可能会在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找到仇猫喜鼠的共鸣点。总之,一切书籍,都可以化成诗的言语,来安抚你的内心。哪怕失意颓废,哪怕漫无目的,你都可以在书中找到情感的慰藉,心灵的归宿。
读书还有一个最实用的好处,就是可以消除空虚,用精妙的知识填满你的大脑,那是你刷多少抖音,玩多少游戏都无法得到的充实与满足感。可惜,现代人似乎不太喜欢读书,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寥寥无几,或许正是因为生活如此浮躁,所以在闲暇之余,品一杯清茗,捧一本好书显得那么可贵。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好书,就如冰心先生所说,那些陈词滥调,只会堆砌华丽词藻的书不要读,要多读经典,多读有真情实感的'书。一切打动人的语句,都离不开一个真字。好书,也就是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书。也只有那些真正走进人的内心的语句,才会千古流传下去。
读好书,还要会读书,有些人一打开书就犯困,因为他没有找到真正令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只读那些所谓的畅销书,就好比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总是没有收获。要会读书,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书,从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做起,这样,当你习惯了读书,随便放一本书在你身边,你都会读的津津有味。如果一开始就人云亦云,那么,读书将会变成一件令你厌烦的事。除此之外,一本书不能只读一遍,犹如走马观花,去宝阁而空手而归,应该多读几遍,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你把一本书读透了,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样,你才会真正领悟书的意味和真谛。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当你学会读书,你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里面都是数不胜数的珍宝,令你流连忘返,受益无穷。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5
在新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就在新发下来的汉语文课本中看见了一张照片,旁边还备注着“冰心”。那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看起来和蔼可亲。头上布满了银发,脸上长长的抬头纹和眼角纹很重,这告诉我们他在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冰心老奶奶将头发自然的挽起,眼睛笑咪咪的。刚看的时候我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但是在几天前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忆读书》,作者冰心。老师告诉我们冰心的原名乃谢婉莹,她本人因为酷爱古典诗词,便由:“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作为自己的笔名。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的作品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将他们命名为“最神圣的人”。
这篇作文,亦不例外,是她对小朋友们写的。在课文中通过讲述回忆自己的读书及多年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课文中说道她在七岁的时候自己读了《三国演义》,而我是在五六岁时与爷爷在电视上看了连续剧版的《三国演义》,看完后我很佩服关羽的有情有义,诸葛亮的有勇有谋,里面各个人物都扣人心弦,令我崇拜不已。而且冰心老奶奶在小时侯还看了《水浒传》,但是对于我而言,父亲经常看《水浒传》,而我却不喜欢打打杀杀,因而我至今都还没有看完《水浒传》。学完这篇课文,让我有了从头到尾读完《水浒传》的兴趣。从作者的语言字词中,我肯定冰心老奶奶看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作文和诗篇,所以语言非常生动,优美,扣人心弦。在11岁时冰心老奶奶看了闻名中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我听说《茶花女》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机会欣赏。虽然我们家不是什么名门,我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但是从小我就受爷爷的熏陶,也看了许多的`历史书。不知为什么,我只喜欢中国的历史,却对世界历史没有兴趣。《红楼梦》是我在小学五年级时看的,当时因为年纪小,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步入中学后再次看时,不禁为林黛玉的红颜薄命叹息,为贾宝玉的英年早逝可惜,且为薛宝钗惋惜。
对我来说,书籍就像一位年长有智慧的老人,一直不断的启迪我;又像一位对我真诚的朋友,跟我交谈。从书籍我汲取了许多,智慧以及力量。也懂得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书使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让我随心所欲的游在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读书真好,多读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亲们,不要忘了打分哦!嘻嘻。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6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忆是吴宫。竹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唐 白居易《忆江南》
人间三月已芳菲。杨柳含烟,春水涨池,桃花临水,有莺歌燕舞。不知不觉中,已和春光撞个满怀。正是踏春的好光景。江南,多少人心中的梦。每到春来,总会浮想联翩,江南春到底是什么样的春?那杏花烟雨到底怎样纷落?那江南的水,那江南的女子,还有白娘子、梁祝动人的传说,无不牵动人的心肠。如今因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更让人对她徒增许多向往。
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时期河南人。他一生有十多年时间居住在江南。第一次是在他童年时期,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叛乱,他随家人逃难到浙江一带;第二次是在他壮年时期,因政治失意,被贬谪任江州司马,在九江生活了三年,著名的《琵琶行》就是在九江完成的;第三次下江南时,他已年过半百,任杭州刺史,历时两年半,政绩卓著;第四次来江南,他已五十四岁,任苏州刺史,第二年秋天,他因眼疾免官,和好友刘禹锡一同结伴回洛阳。
白居易这三首《忆江南》是和好友刘禹锡唱和而作的。从结构上看是一个整体:第一首写整个江南,第二首写杭州,第三首写苏州。从白居易的诗中可以体会出,他把江南当作第二故乡的情感,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得热烈而鲜明。
“江南好”三字开头劈空而出,从这看似平淡的句中,可以体味到白居易对江南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日渐深厚,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情感,不是游客对美景赞美喜爱的情感,而是白居易在江南生活多年,长期蕴藉于心的形同故乡的一种情感。
“风景旧曾谙”告诉我们他在写这首词时,并不在江南,而是回忆之作。“谙”是熟悉的意思,因他在江南生活多年,对江南的风土人情很熟悉,所以说旧曾谙。这五个字是对“江南好”内涵的补充和说明。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阜丰盈,可赞之处实在数不胜数,词人只选风景来赞美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短短的十四个字,生动地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水彩画。让人联想翩翩,心生对江南的无限向往。
多年前的一个三月,在浙江旅游,途径富春江,坐在汽车上就有幸目睹了这一美景。当时,朝阳正扶着山头慢慢爬起,远山含黛,云烟缭绕,清晨刚睁开惺忪的睡眼。云霞铺满天空,江边烂漫的红花,一夜未眠,正披着彤霞,沐浴着晓露,鲜妍似火,娇艳欲滴。富春江水碧如翡翠,滚滚东流。我不由起身惊呼,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用简短的十四个字就精准地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妙绝伦的春景,怎能不让人由衷赞叹!情不自禁吟诵起这首《忆江南》,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是与千年前的白居易共鸣。
因汽车在快速行驶,这样的景致,我只能匆匆看一眼。可就那一眼,它就惊艳得让人念念难忘。白居易在那生活了十几年,熟睹那样的美景,且把那当做故乡,怎能不怀念?于是他由衷发出感叹:能不忆江南?
既然心忆江南,就不得不忆起杭州和苏州。
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美啊,美不胜收,词人最难忘的当数杭州灵隐寺的桂子、钱塘江大潮、还有苏州的美女佳酿。
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每到中秋,月宫有桂子掉落灵隐寺,许多僧人在夜晚能捡到。于是,白居易兴致勃勃,也在中秋夜到灵隐寺寻桂子。夜静如水,彷佛听得见吴刚在月宫砍伐桂树的声音。他一会儿仰头望明月,一会儿低头在桂花从中寻桂子。清冽皎洁的月光,照着他朦胧的身影,晚风轻拂,桂子飘香,恍若置身月宫之中。
桂子能寻到吗?那只是一个浪漫的`传说。可钱塘江大潮,每年中秋后都会如约而至。钱塘江怒潮可以掀起数十丈狂澜,潮汐声响彻几十里,异常壮观,实属人间奇迹。白居易躺在衙门的亭子里,就能目睹这一奇观,看卷云拥雪的潮头,听澎湃的潮汐声,兴致盎然。在这首词中,他用悠闲的笔墨,写出了钱塘江的惊涛骇浪。
这一动一静的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他陷入深深怀念之中:何日更重游?
如果杭州留给白居易的印象是浪漫和壮观,那么苏州留给他的是一种精致的妩媚。说起苏州,不由人不想起美女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的宫殿叫馆娃宫,因而,人们喜欢叫苏州美女为吴娃。
当年,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公务繁忙,且白居易是个勤勉政事的人,他每到一地都为当地百姓谋福利,留芳千古。他也是个浪漫文人,闲暇时喜欢和文友一起诗词歌赋,喝上一杯苏州春竹叶酒,观赏馆娃宫的舞女歌舞。那些吴地佳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她们挥舞着水袖,舞一曲《霓裳羽衣》,婀娜的舞姿,妩媚的容颜,就像喝醉酒的芙蓉花在风中摇曳。此情此景过去了许多年,仍让人留恋不已,难以忘怀。所以诗人感慨,什么时候能再相见?
早年在苏州旅游,每天清晨,常看许多苏州女子,在公园、街头唱评弹,唱越剧。小桥流水人家,水一样的女子,柔软妩媚的舞姿,婉转的唱腔,古老精致的青石板小巷,不由得让人留恋。
记得在剧院中看一场戏剧《梁祝》。背景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戏水鸳鸯,还有含烟的翠柳,娉婷的莲花,映衬着演员俊秀的脸庞。她们流转的目光,如流莺一样婉转的歌喉,让人心湖荡漾,陶醉不醒。
古语:吴中吴王!在这样的一个山清水秀的温柔乡,谁能不迷恋?难怪男人到了苏州,都没有了称雄天下的斗志!白居易当年只在苏州做了一年的刺史,十几年后,仍对苏州念念不忘,希望与她再相逢。
从白居易这三首《忆江南》回忆之作中,仍可以看出他对江南的无限热爱之情,即便是回忆,也还能陶醉在当年的情景中。虽然时光流过千年,我们仍能感受到他那颗炽热的心,还有他对江南深深的怀念之情。
只一句“江南好”,所有的浓情都蕴涵其中;再一句“何日更重游?”我们相约,杏花烟雨时再与江南重逢。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7
读了冰心写的《忆读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很多很多……
作者从第一次读书,一直写到自己指导儿童读书的九个耐人寻味的'字: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文中有一段令我难忘: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第二次再读时,读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方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看了这一段,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读书竟然做到了同书中的人物一起哭泣,一起高兴,自己进入书中的极高境界,读得多么专心啊!回想我,家里那些收藏已久的好书不看,却去看那些对自己的学习、成长无用的书。看《三国演义》时,看到关羽死时无动于衷,到诸葛亮死时心中竟暗暗自喜,看完后一溜烟跑去玩了。
当读到90岁高龄的冰心在伤腿的情况下把读书作为唯一的消遣时,我呆呆地坐在那儿,心像汹涌澎湃的大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我被作者这种持之以恒的读书精神深深地折服、震撼了,那种精神再一次使我问心有愧。作者是那样爱读书,在伤腿的情况下,她可以像我们一样上网、睡懒觉……,可她都没做,她选择的,是在某一个地方静静地看书!我每次看书起码间隔十个小时,对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对我有益的书一看就从脑海中抹去,转去看一些漫画书。
《忆读书》折服了我,震撼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明白要多读书,增长知识。一篇好文章,如一个太阳,灿烂光辉,照亮我前进的方向!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8
前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冰心奶奶写的文章《忆读书》,让我印象深刻。
冰心奶奶从七岁时就开始读书,经常为英雄人物的死而流泪。她在书中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完了这篇文章,我太震撼了,不是因为文章写的多好,内容多么丰富,而是冰心奶奶“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格言让我震撼。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也非常喜欢读书,却喜欢漫画这样无用的.书。“读好书”我没有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虽然勉强做到了,但却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直到读了《忆读书》这篇课文,我才知道一本书,也会让人受益不尽。何况爸爸妈妈又给我买了许多精华书呢?从此以后,我会把哪些漫画书都通通“关”起来。把作文书、名著等有关学习书经常放在枕边,写完作业看一看,睡觉之前看一看,边看边学习冰心奶奶的方法。记录下好词好句。在文章结尾写出心得。每当这时,我总会发现读书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
是啊,读书的确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让你增长知识,它能帮你解决问题。正如高尔基所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书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使我们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端阳忆旧读后感 篇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每次打开语文课本,我都被这首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深深地打动。老师上课时如痴如醉的讲解,同学们抑扬顿挫的朗诵,渐渐把我带进了家乡的春天,那真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我最爱的一首词,虽只有短短几句,却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故土的思念,也引发了我对家乡上海的牵挂,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能不忆江南?”家乡的春天是那么美丽,那里有波涛起伏的黄浦江,有古色古香的城隍庙,有栽满了法国梧桐的林荫道,更有雄伟壮观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太婆婆住的小区,那里有一条不知名的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里面可见很多小鱼欢快地嬉戏。每次回家探亲,我总爱带着太婆婆的小狗来河边玩耍。太婆婆的楼下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春天枝繁叶茂,秋来丹桂飘香,那黄灿灿的桂花像撒在树上的碎金子,太婆婆会小心翼翼地采下来做成糖桂花,存放在透明的玻璃瓶里,再托人带到北京来给我吃,那桂花的香甜真是回味无穷。可是今年,我再也吃不到香甜的糖桂花了,因为93岁的太婆婆在去年去世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家乡的'春天还是那么风光旖旎,如诗如画。小桥流水,鱼戏莲叶,桂花树还在,我的太婆婆却再也不在这幅画面中了,她长眠在了这片土地。
给太婆婆扫完墓,我们乘早班飞机离开上海,在空中我忧伤地俯瞰黄浦江,那熟悉的画面跃入眼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一江春水带走了我的太婆婆,却带不走我对她的思念。她充满慈爱的脸庞和家乡的一草一木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
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