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文 >地图 >工作范文 >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时间:2025-06-05 作者:一篇好文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合集十篇)。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1




1.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不是因为空气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是因为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得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2.降温灭火时,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而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下


3.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


4.甲烷不是最清洁的能源


5.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证明其中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不能证明其中有氧元素


  八、金属


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个元素都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况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


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9.非金属也有与金属类似的置换规律,活泼性顺序F>Cl>Br>I>S,但氟于水的反应过于激烈,一般不参与置换


10.氢气不可以置换硫酸铜中的铜


11.食盐水可以加快铁的生锈,但植物油可以减缓此过程


12.铝不容易生锈是因为在空气中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锌不易生锈是因为锌在空气中生成了一层碱式碳酸锌[Zn2(OH2)C03]薄膜,阻止了金属进一步氧化,同样不是因为它们不活泼


  九、溶液


1.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2.溶液都是混合物


3.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


4.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它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


5.说溶解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温度,单位,饱和


6.溶质在溶剂中可以以原子、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


7.同一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比如饱和的食盐水中仍然可以溶解蔗糖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2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初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3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4

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Q: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A: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5

1.淀粉没有甜味,但是经过酶催化水解后可生成有甜味的糖类,因此米饭馒头长时间咀嚼后有甜味


2.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于淀粉,不等于葡萄糖,蛋白质不等于氨基酸,油脂不等于脂肪,油脂分两种,液体的叫做油,固体叫做脂


3.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4.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Ba2+,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胃酸即盐酸,注意不是硫酸)


5.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6.钠、钾、钙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7.菠菜不能与豆腐同时食用的原因是菠菜里的草酸和草酸盐能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8.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而是碘酸钾,碘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碘化钾和氧气


9.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0.聚氯乙烯有毒,不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是聚乙烯,它是由乙烯在高温催化剂下断开双键形成的,由于聚乙烯的碳链长度和形状不同,因此聚乙烯是混合物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6

1、O2:分离液态空气


2、C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3、H2:天然气和水煤气


4、生石灰: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5、熟石灰:CaO+H2O==Ca(OH)2


6、烧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7

1.铵根离子在初中可以认为是金属离子,但氨不能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2.盐和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选种


4.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溶液


5.碳酸氢钠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如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钠和水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8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9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中考必备化学基础知识点 篇10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本文来源:http://www.phw1.com/p/27853.html